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

20‧生涯‧毓軒生命史

撰文/陳欣涵

毓軒畢業了。
永達退場時,毓軒夜間部二專部,再一年畢業,
隨著訪問,毓軒被我們拉回退場前後發生的場景,
他印象深刻,有些同學在退場的協商會議上表現激動,
自己則沒有參與太多同學們爭取權利的行動與發言。
從毓軒的描述,我們看見他在不同人稱反覆穿插的敘述,
這一切彷彿與他有關、又無關,
像是造成一些需要額外適應的麻煩:
往返交通距離、兼顧工作、順利畢業吃緊的學分、課業要求標準提高,
轉學對於毓軒及同學們都造成蠻大的壓力,
終於最後……毓軒順利畢業了。



雖然我有順利畢業,但我還是為同學們抱不平。大家其實讀永達就是依自己的便利性,想要就近才會去讀,雖然有人可能會覺得教育部幫我們安排到正修,是比永達還好的學校,但本來就是因為工作在屏東,才想說方便就近讀。原本跟我們保證能讀到畢業,最後搞來搞去還是一樣退場。學生都被分發到不同的地方,有的像是分到美和、大仁這些學校。不過因為永達是私立的,所以都是分發到私立學校。外界對永達的風評沒有很好,其實我們大家也是覺得應該能順利畢業才進去讀,如果一開始知道讀到一半就會退場了,大家也不會白忙一場。

我們好奇毓軒為什麼回到屏東讀永達建築系…
於是邀請他回頭談談他從小到大的成長與求學歷程,
我們感受到毓軒強烈的企圖心及適應力,
我們發現在毓軒眼中,「學歷」有不同的象徵意義,
對毓軒而言,確立生涯目標之後的學歷,是縮短學習時間的直達列車。

當年其實應屆讀的是屏東美和科技大學,只是因為高中讀食品加工科,就繼續讀,讀一年後發現也沒有興趣,尤其從台東來屏東讀書要在外面租房子花費蠻大的,不想浪費,所以就休學回台東工作。也就是這一年跟著親戚做了建築相關的工作,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目標,想追隨一些前輩。但因為我以前不是這個科系畢業,在前輩的建議下,決定要先拿到建築相關的學歷,才能考品管或勞安相關的證照,走這一行會比較順利,所以才又回來屏東讀永達。

永達建築的夜校生其實幾乎都是來自當地建築相關行業,他們可能是跟我一樣需要一個學歷,或者是想要再進修一些專業知識,跟我其實想法差不多。會選永達,是因為以前偶爾會回來屏東老家,所以就挑自己熟悉的地方。

我爸是生技公司比較類似業務類的,生技公司就是保健食品那一些,業務就是跑來跑去,可能去介紹產品、去講解產品的一些功用。我媽是固定都在台東,因為我們台東有買房子,就是從小都在台東長大。我媽在台東縣議會工作,她不算公務員,她也沒有去考什麼國考、公職,她那是約聘,只是她在那邊做滿久,差不多六七年,一直都在那邊工作。我爸也是一直在做生技業。家人他們尊重我的想法,我做很多決定都是照自己的想法去做,他們都尊重我的決定。

我高中同學,大家都幾乎都會先去讀大學,有些人可能是因為家庭因素不能讀大學。我們班上總共有差不多四十位左右,讀大學的超過三分之二。有一些是直接簽軍人,直接在外面工作,沒有考慮讀大學,對有些人來說,不會說一定要找到自己專業的興趣,就算高中讀食品加工科,沒有讀大學之後也不一定會去找食品加工的行業。

我們都還是會覺得讀大學是一個必然、正常的一個路程,在台東的想法其實也沒有差很多,因為台東的競爭力比較低,所以可能讀書都到南部高雄屏東。我們台東人要去讀大學,可能都是選擇南部的學校,如果不想走這條路的,家裡或是社會上也不會給他很大的壓力,他們也沒有想很多,在工作的就是在工作,在當志願役就一樣志願役,他們沒有什麼壓力,像我之前高中朋友,有一個也是沒有讀大學,他工作都是找早餐店,早上做早餐店,下午又去接房務整理,一間就賺多少錢,他就是比較自由,他也不知道自己興趣是什麼,只是他也不會因此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的,就是還滿快樂的啊!不會去在意有什麼學歷。

我自己也不知道說高中畢業之後我要幹嘛,就是說依一個正常的人會走的路去走,我讀大學才覺得說,我是在浪費我自己的時間、增加自己家裡的負擔,就休學,在工作上找到一個自己想要做的專業,之後再去讀書,所以我是跟別人比較不一樣一點,可能繞了一圈吧。你看現在他們跟我同屆的、有讀書的都四技畢業了,也是今年剛畢業,我繞一圈現在專科學歷而已,就是副學士,還沒有到大學學歷,就是之後可能如果還有空、還有機會就再去讀二技才會是學士學歷。

休學回到台東,想說要開始工作了,那時候覺得我對讀書沒有興趣。因為在美和,我覺得大家給我的感覺,那個氣氛,大家都是在玩,不能說全部,就是還是有少數幾個可能對這一科有興趣,會認真,只是大部分讓我感覺就比較沒有投入學習。我覺得自己乾脆直接工作,工作後才發現,假如說要學習建築領域的專業,要有專業知識,還是要去學校才能學習到一些技能及知識。

一開始做的工作,就是幫忙,幫忙工地主任,他們會跟我講一些未來要怎麼走會比較好,建議我要從哪一步開始、要怎麼去學。我自己想一想覺得說不錯,我做這個工作我也不排斥,雖然說工地比較累,要曬太陽淋雨。我是覺得看他們這樣做,然後跟自己親身下去做快一年,覺得說很有成就感!因為從一棟建築物從平地什麼都沒有,然後蓋到完成,那個成就感滿大的,所以才會激發我說去聽師傅、主任他們的建議,先去學校學一些東西,然後之後再考這類牌照這樣,主要是因為建築是一直都會蓋啊,所以還滿想要跟他們一樣,在這個領域發展的。

其實我是覺得要看興趣,因為有一些人就對於建築比較有興趣,你在學校就會發現他們做的作品比較用心,會聽老師講什麼去做修改,看得出來每一個人對於這個科目的熱誠吧!如果對這個科目真的有興趣的人,當然就比較努力一點。

在外面工作之後,再回去學校繼續讀書,我覺得門檻會變高,因為有時候習慣不同,就是適應工作的環境之後再回來念讀書的話,一開始會比較不能適應,但是久了漸漸還是會習慣,因為我覺得是在學習這領域的專業知識。

有也從工人一路往上,不是靠學校直接做上去的,你看我們班那個社會人士,他只是現在來補這個學歷這樣而已,因為他高中就是先讀這個,其實就算高中沒有建築科,也是有那種慢慢做、慢慢做到工地,只是因為那個要花很多時間,就等於說要從最基礎、成長的速度會不快。假如說我先有這個學歷,就符合他這個工作基本的那個要求,我去學會比較容易。因為你能找到一個比較好的環境,可能學習比較快,而且那種地方競爭一定蠻大的,學習比較快,假如說什麼學歷都沒有,不是說不行,但是速度會很慢。

當我們回頭再談起大學院校的退場,
毓軒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其他同學的觀點,
他不反對大學院校的合併或退場,
親身感受退場過程,一直給人感覺冷靜應對的毓軒,
脫口說出自己心裡是激動的……。
大學退場其實連繫著對於自己的生涯規劃與認同……。

我覺得一講到退場,其實心裡很激動,我能那麼平靜是因為我已經從正修畢業了,所以會感覺比較冷靜一點,雖然我也覺得適應滿辛苦,但還是要想盡辦法去接受它,總不能說去那邊讀一讀又放棄了,這樣就更浪費時間,其實主要是因為我們二專去那邊就只剩一年,就只能拼了。雖然說他們那邊學校的標準比較高,但是他們老師對我們永達的標準真的有再放低了,不過這樣也是有好有壞,有好,是因為老師標準放低,我們有辦法順利的如期畢業,有壞,可能就是在專業的技能上面會弱人家一點,但這些不是問題,我覺得是自己有興趣在這個專業上面,在工作上會慢慢去學習。

我之後打算去台中找工作,我都在南部讀書,工作我想去中部以北,不想要待在南部,想去新環境學習,因為台中那邊的建築算滿多的,我敢肯定只要有學歷之後,很容易就進去公司,尤其是台中那邊機會又更多,因為現在很少這種新鮮人會去做這種行業,因為大家都可能修餐飲,比較偏向於服務業,現在工科的、工業類科會比較少一點。我想畢業、當完兵之後去台中學習,那邊學到的東西也比較正規、比較快,南部這裡幾乎都是小房子、一般民宅,台中那裡有可能有公寓、大樓之類,選擇比較多。

我覺得真的要考慮去就讀的話,不要去挑那種危險邊緣的學校,如果真的決心要去讀書的話,就是能盡量去那種比較穩定一點的學校,對自己也會比較好,因為你不能保證教育部還是學校會給你一個保證,他們沒有辦法給你一個承諾,所以自己應該要讀一個穩定的學校,不要去挑一間邊緣的、或是風氣已經開始漸漸地下滑的學校,因為大家也都知道,現在學生越來越少,大學在這麼多的情況下一定會慢慢的縮減,而且台灣大學本來就是過多了,小小的地方然後大學那麼多間,讀一間穩定的學校比較不會造成自己的一些困擾……我是這樣建議!

來自台東的毓軒,與分散在台灣各地的家人、朋友,
從他的故事裡,
我們發現,毓軒所擁有的決心跟彈性,
似乎來自於故鄉所帶給他的寬闊心胸,和家人的默默支持,
一個不拼命追求學業成就、溫和緩慢的成長環境,
雖然沒有提供毓軒太多選擇的機會,
但造就一個包容尊重、更不放棄向上的生命。
我們也因為感受到台灣這塊土地上,如此多荒謬的教育制度,
缺乏興趣引導的中學教育、教育資源城鄉巨大差異、粗暴草率的關門趕人…
竟是由這些始終善良、將責任扛在自己身上的年輕人,一路默默承擔。

不禁想問,
難道,台灣未來的教育,
還是只能靠善良的下一代自己避險嗎?

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

30‧我知道我所需要的

撰文/劉惠中

許同學,家中從事營造業工作,是一位期待自己接掌家族事業的青年,今年30歲。高中時候是普通高中,考上心理系,畢業後的一段時間曾做過軟體工程師,後來回到南部,為了掌握家族事業的工作環境,便又申請進永達進修部就讀建築系,2014年遭遇學校退場,配合教育部的輔導轉進正修建築系夜間部,但因為學業適應不良,加上工作繁忙,第二學期之後便停止上課。

許同學認為一路都在增加學以致用的各種工具,包括統計、社會心理學,在永達的求學中,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學習快樂,包括老師在學校教的,在業界就可以直接上手,各種實務的操作,課業與工作的場域,都可以銜接得上。「學了就可以立即用」是許同學在永達期間,所獲得的最大收穫。

然而,轉學到了正修,許同學對於授課的內容與方向感到不安與徬徨,上課的內容都太偏向理論、規劃與設計,與原先永達偏重實務與操作的教學經驗來說可說是南轅北轍,而師生互動的距離,讓人感到老師僅僅著重在授課、評分、檢討……少了許多交流的空間。致使許同學開始思考……這樣的學習是否符合當初的期待? 

思索了一個學期後,許同學便決定放棄學業,轉而專心處理工作。

許同學回憶這段過程,他認為永達是所有學校中他最喜愛的學校之一,也遺憾永達的退場,讓他的夢想暫時無法實現。在訪談中,他也表示在暑假過後,就打算去環境較適合他的學校——高苑,將產業所需要的學歷與專業知識補足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永達時光:學以致用

我覺得從以前的經驗累積到現在,過去學習到的東西都會連起來,還滿有趣的。老師那邊學來的東西,諸如函文怎麼寫,權益才不會白白損失,有了老師的實務教學,在工作上有問題都能提出討論,也因為老師所教的專業內容,能應用在業界的眉眉角角,可以充分應戰,別人考不倒,就能跟對方抗衡,人家也會因此對你比較尊重。

在這裡上課學到超多東西,我曾以為撿到寶了,沒想到教育部長上來說要退校的事情,老實說我們夢碎了、真的夢碎了。你要我們轉去哪裡我們都不願意,我們那時候提出的需求是我們要在永達原校原地畢業,原師資畢業,可是他們完全不願意。

坦白講,以前在永達我還滿快樂的,很開心,永達才唸一年,可是學到的東西像Sketchup(設計軟體)之類的,我到現在都很常用。有時候你要跟建築師事務所的人討論一個現場的情況,嘴巴上講他可能聽不懂,但永達學的很實務,所以你直接現場打開電腦拉一拉模型給對方看,他馬上就懂你到底在講什麼,他也知道你的問題是在哪邊。

雖然在永達只唸了一年,可是一年上的東西實在太多,一直都還在用,比如說測量學像那個誤差修正,你光看教科書你是不可能看得懂,那個東西太複雜,你只會看到一堆公式。反正就是那測量誤差什麼的,著實是教的不錯,因為誤差是一定會發生,但是怎麼消除這誤差,上課有教有差。還有那個度分,就是偏角的轉換圖的,有上課真的有差啦!可是這種東西你拿課本來看,你就算一直翻你看不懂。

以前,我可以早一點到,如果有一些實務的問題可以問老師。比如之前有堂課會教工程契約,契約就是你跟他簽訂的關係,因為我們工程契約常常有問題,到現在業主有不合理的要求、有沒有逾越契約,有時候按照字面上該怎麼解釋,要問專業的啊! 

還有回覆那個函文,要怎麼回給業主,都有技巧。這些東西在永達老師都教我很多,甚至老師會教你一些額外的東西,當然我現在還是很想念永達就是這樣子,就是那一年學到的東西實在太多了,從電繪、測量學、契約等等。雖然我沒有選契約,但是老師也是會教契約怎麼看,再來就是物理環境之類的東西,真的就是到現在都一直在用、一直在用。

其實我也在想,普通大學跟技職大學到底是如何劃分領域?其實不同類型有不同的領域,但坦白講,我之前完全不了解什麼是技術學院,大學本來就是不知道要幹嘛,可是後來進去永達,上課全部都是實務上有關係,我那時候就覺得很興奮,超棒!我隔天去工地就可以用,覺得很快樂,就像是新買了一個工具馬上就能拿去用,可是你想像一個大學,普通大學唸完你真的要實用到你所學的東西需要多久?可能有些人是一輩子用不上,這就是很明確的成本,可是我今天唸到正修,我覺得最大問題就是,你跟普通大學有什麼不一樣? 

我必須說,你如果拿永達當時的課綱出來,我們畢業有土木技師那四大學分,四大類別的學分我都修完,再加上又建築系設計學分全修,也就是我兩邊都可以考。國家最高兩個師級都可以考,可是正修畢業只能考一種,土木相關學分完全沒有。所以,如果唸四年出來你有兩種資格比較好還是只有一種?當然是兩種,當時是耳聞說,因為我學姊是廢校之前最後一屆,她那時候也是洋洋得意,就說你看我兩種都可以考,四大學分我都有。

我一定要回來:從心理到建築

我還沒有講為什麼我會來到這裡唸對不對?因為我爸告訴我,你30歲之前就去外面做別的工作,做什麼工作都好,你就去蒐集你覺得未來你回到這裡,你需要有什麼能力,你就自己去吸收。等到你30歲、29歲你就給我回來,我絕對不會有別條路,因為家裡一間公司就等著你。你想他已經60歲,你覺得他還有可能進工地嗎?其實已經不可能了。所以大學的時候我就在想,心理系我要唸什麼,商業心理學、社會心理學是一定要唸的、統計學也是一定要唸的,然後唸完之後,我還有加修一些工商心理學。

大學畢業之後,我發現那個時候軟體業已經開始有點樣子,我就想說就去做做看,不過一進去因為沒有專業知識原因,我不是資工、管畢業的,所以我進去只能客服工程師,就是人家打電話來,你要想辦法解決他的問題。

那間公司可能是因為我表現得滿想學的,所以老闆之後就教我一些資料庫的管理,後來我就常常要去客戶那邊做維護作業,做那些真正工程師要做的那些事情。漸漸的我覺得只做客服,公司沒有別的位置工作,於是我就回到高雄做真正的軟體工程師,做完之後30歲了。

為了符合我爸的期待一定要回來,既有你所有學過的東西,就要拿回來這個產業用到,但等到來到這邊之後,我發現我前面這十年還漏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:營造業的專業沒學到,於是我決定去唸相關領域的學系。.

 這個行業(營造業)要考相關證照,像工地主任、品管,其實他們都需要相關科系畢業比較快上手,考了證照所需要必備的年資也會降很多。如果是本科系畢業,考工地主任,只要畢業後兩年工作經驗就可以考。可是像我雖然是大學學歷,卻在這行業沒有用,你等同於高中畢業,需要工作經驗十年才有辦法考證照。所以有沒有這領域的證照那個差距非常大。你看二專的那群,領一個副學士,然後再兩年工作經驗,他就可以考工地主任,這是他們的策略與目標,所以他們就是去唸二專。

 其實我還蠻羨慕他們的,當初我不了解二專這個東西,我對技職體系完全不了解,我們是普通大學畢業的。如果是我的話,重新選一次我一定會用二專就夠了。這就是,為什麼會跨這麼多來到這邊,就是因為我那時候覺得說可以多學到一些別的領域的專業,回到這個產業一定會不一樣。

放棄學業後,何去何從?

今年就是我準備要搬去高雄,我跟家裡人說,我還是比較喜歡高雄的工程環境。我想說明年搬到高雄。如果狀況不錯,我想去唸高苑土木,因為他的課程內容,都是混凝土設計、鋼結構,那些都是我需要的。

為什麼我會選高苑?因為在工程中認識一個土木技師,而且有在高苑兼課,我之前就直接問他,這邊是學術派還是實務的?他說既然我們開在職專班,其實就是走實務的,這樣打聽過後我才會有計畫去高苑。

我打算先沉澱一陣子,覺得從回到家裡做工程到現在,所有的計畫都太趕,希望這一年可以通過許多專業的課程,外加上高苑也沒有很遠,有了高速公路,路程能很快的往返上課。